English Web Site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中华全科医师学会 >> 热点排行 >
【字体:打印本页

湘潭产妇死亡案述评:尊重科学,恪守良知

2014-09-01 16:32:34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    评论:0 点击:

发生在湘潭县妇幼保健院的产妇张某死亡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眼球,对于一个沉浸在添丁喜悦的家庭来说,产妇的夭亡无疑是晴天霹雳,意味着这个初生的婴儿将永远失去母爱,与家人、社会意识中“快乐产科”的期待形成巨大的反差,人们想象着“一人进院,两人出院,全家快乐”,家人沉浸在母子平安的幻象中,完全没有风险意识和准备,犹如遭受地震、海啸的偷袭。此时,最需要坚守的原则和底线是尊重科学,目前,已经查明,产妇死因是羊水栓塞,这个病发病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极其凶险。抢救难度很大,成功率很低。丝毫没有危机降临与应对的准则,与羊水栓塞迅速致死形成巨大的落差,虽然难以接受,也要承认这是小概率危机的“天灾”,不是人为的事故,即使林巧稚大师再现,也将回天无力。当然,对于诊断和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予以申诉,包括进行尸体解剖查明真相,却不能以打砸围攻的方式予以追诉,那种以为死了人就可以不顾法律规范大打出手,只会受到法律之手的管束,若造成医院损失、医护人员受伤害,必将遭到法律的惩处。要知道,医院是公共服务部门,蛮行恶语不仅扰乱了医院的正常秩序,还侵害了其他患者的就医权。

  既然全社会都有尊重科学的基本信念,对于医学科学知识与规律掌握更多的医院和医生有义务向患方告知并及时通报、解释手术风险、成因、救治措施等等,取得患方的理解与配合,此事考验院方的风险告知(术前)与危机沟通(术中、术后)能力,如何打通手术室内的紧张与手术室外的焦虑、狂躁,以及坏消息告知能力(家属人员众多,谁是沟通主体,应该跟谁沟通,什么时间沟通,沟通延迟定会产生误解),如何解读医疗风险的不可抗力性(谁摊上谁倒霉),解读生命无常的道理,让患方明白医院不是保险箱,无先兆风险与隐匿性风险的降临,如何展现、讲述“全力-抢救-无效”过程。医学史上,最早的凯撒式剖宫产术式的诞生就是危机时弃产妇保胎儿的无奈举措。

  然而,科学不是万能的,危机当前,理性的思维常常被紧张的气氛、颠簸的心理、躁动的情绪所扰乱,但为人的基本良知不可失,道德底线不可突破。

  首先是医者的良知,以人格光辉、道德信任引领技术信任,将《中国医师职业道德准则》内化为职业气场和关爱情怀,不能抱有一旦发生死亡事件患方都会失去理性,一定是横蛮不讲理的偏见,内心里萌生一份亲人不幸的同理心去面对,去耐心沟通,应接患方一时的非分诉求,逐步解锁,取得患方的共情和谅解,继而接纳不幸的事实,在做好紧急隔离和防暴准备的基础上,勇于担当,直面危机,如果一躲了之,不仅会造成理亏的想象空间,而且还可能背上失职的指责。

  其二是患方家属的良知,不可抱有只要出现危机与意外就一定是医生失职的医疗事故的偏见,主观臆断医护人员是杀害亲人的“真凶”(真凶是病魔,今天的医学远没有达到包治百病的水准),只要医疗获益,风险留给医生,代价留给国家,一有意外发生,就意气用事,伤医毁院,或过度维权意识(狮子大开口,还我老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们是法治社会,有异议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如果医院里死一回人就被砸一回,医生就挨一次打,就赔个倾家荡产,这个世界上还会有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吗?或许你的家人中也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换位思考,医生要为所有的风险负责吗?

  其三是媒体的良知,此次事件中,大多数媒体恪守良知,客观、公正地报道案情,但也有个别媒体采取选择性报道,甚至是煽动性报道,制造“主治医师及护士集体失踪”的假消息,强调“产前检查一切正常”,预设医疗事故的前提条件,其实是缺乏常识的臆断,羊水栓塞发生时手术中的意外,与产前检查正常与否无关,但却成为医患冲突的助燃剂,其骨子里秉持的是民粹主义意识,只要站在老百姓的一边就安全,就不会受谴责,甚至还会产生轰动效应,给自己及机构带来为民做主的影响力,有意无意地撕裂了本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医患心灵的伤口上撒盐,助长了患方的过度维权意识。对此,一切有良知的新闻人都要明辨其奸,切不可随波逐流,火上浇油。新闻监管部门也要及时出手,约束他们的劣行。医学界欢迎新闻监督,但不接纳不实的报道和恶意的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