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Web Site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中华全科医师学会 >> 自律维权 > 人文医学 >
【字体:打印本页

医学巨星张孝骞的遗产与遗憾

2014-12-01 22:34:28   来源:新浪博客 【大、中、小】   评论:0 点击:

     那一年马寅初先生喜得贵子,却不料夫人王仲贞在分娩时遭遇难产大出血,形势危急,马先生急忙请来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到家中诊治。凭借协和医生高超的医术,马夫人终于转危为安。马寅初先生见状千恩万谢,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医闹、没有猜疑,可以说本次抢救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协和医生载誉而归。而张孝骞正是参与此次抢救的医生之一。

45301415193731477.jpg

  此事30年后的一天,马夫人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感冒就休克,经其他医生诊断后给出的结论是“肝炎”,而当张孝骞参加会诊时看到马夫人的病情,却首先立刻回忆起马夫人30年前的“难产大出血”。

  张孝骞医生的推测过程如下:

  产妇大出血会引起脑垂体坏死,进而导致脑垂体机能减退。因此造成了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不足和应激反应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一旦受到紧急感染就会发生休克。

  除此之外,张孝骞同时参考了马夫人的“阳性血清浊度试验”,其有力验证了甲状腺机能减退、血脂增加的判断。经病史和临床症状相结合分析,张孝骞最终做出结论:马夫人所患的不是肝炎,而是“席汉氏综合征”。

  关于这件事,张孝骞在后来的日记中有相关记载:

  1982年5月22日 星期六 晴 下午阴 远处似有雷阵雨

  全日未赴院。下午3时赴北京医院参加马寅初的遗体告别仪式,其夫人王仲贞尚认识我。50余年前她临产大出血,几濒于危(马说:on the verge of death—死亡的边缘)我为之输血。60年代初期我在门诊为她诊断Sheehan综合征(以前在他院未诊出,感染后休克,误诊为中毒性休克),给了她替代治疗。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张孝骞能够准确回忆起患者30年前的病史呢?30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忘记很多事情,对于医生而言每天要接触大量的病人,为什么张孝骞医生能够准确回忆呢?

  有人回答说是张的记忆力好,或许吧。

  不过,另外一种传言貌似更加可靠:其实在会诊的当天,张孝骞医生并未回忆起马夫人产后大出血的病史,而是回家翻起了30多年前记录的“病历小本”才发现了相关记录。

  病历小本——张孝骞一生行医的典型道具,几乎成为这位医学泰斗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描写了张孝骞医生心中“小本”的重要性:失去这个小本,意味着切断了他通向病房的道路,意味着他同病房的分离,意味着他医学生涯的终止。

  纵观张孝骞的一生,这位公认的医学泰斗没有留下多少宏篇大著,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临床小本”(“文革”期间被全部损毁后,张老又进行了重新搜集),上面详细记录着患者的姓名、病历号码、主要诊断和特殊病情。如果下次再到病房一定要查询已看过病人的情况,直到病人出院为止。即使晚年在自己右眼失明和左眼视力极其模糊的情况下,张老依然坚持记录。

  张老常对后辈医生讲:

  书本的知识只是间接经验,其中不少需要实践的检验,有的甚至是不可靠的。在医学的发展中,旧的医学理论被推翻、新的知识被加入,新陈代谢,永无止境,这才是医学的精彩之处。所以,书本总是落后于现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张老一生记录的五十六个小本就是自己身体力行写成的关于实践的书,这些小本见证了一个医学大家是如何积累学识、丰富经验和锻炼自己作为医生的敏锐洞察力。

  翻开张孝骞的小本细细拜读,可以看出张老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非常注意随诊病人,总结经验教训。

  关于这一点,张老的学生、协和内科专家贝濂曾说过:张老十分重视追查病人,在查房时看到一些特殊或者疑难病历,他常常会指出以前有过类似的病人,甚至能回忆起大概是哪一年、哪一个病房、哪位医生管过的病人。而这个病历甚至连当时的主治医生都忘记了,张老却记得清楚并且常常在几天之后就将病人的姓名、病历号找出来交给主管大夫参考,在张老的行医路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1985年7月6日,张孝骞在整理自己的病历小本时,再次提出对病例随诊的重要性,只不过这次更多的是遗憾:

  星期六,上午晴,下午阴晴,夜雷阵雨。整日清理临床记录小本。一个最大的问题,所看的大多数病历看不出最后的或正确的诊断。这也反映我院多年来不重视随诊和尸体解剖。多数病历缺乏随诊,大夫们亦较少研究疾病的整体而多满足于看其横断面。这是不利于医学研究也是不利于患者的。似已积重难返矣!